文章來源:濟南三康環?萍加邢薰 作者:三康臭氧發生器 發布時間:2021-03-31
1 臭氧脫硝原理
臭氧脫硝主要是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,將不可溶的低價態氮氧化物氧化為可溶的高價態氮氧化物,然后在脫硫塔內氮氧化物被洗滌、吸收,達到脫除的目的。臭氧對一氧化氮(煙氣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成分)進行氧化是本技術的核心反應原理。一氧化氮被氧化的公式為:
2NO+3O3=N2O5+3O2(1)
2NO2+O3=N2O5+O2(2)
NO+O3=NO2+O2(3)
經過氧化反應后,絕大部分臭氧被消耗,剩余的少量臭氧在脫硫塔中進行分解。臭氧脫硝技術的優勢如下:
1)高靈活性。由于臭氧脫硝對溫度的要求不高(80~200℃),臭氧噴射裝置布置在爐后尾部煙道的脫硫塔入口前端,該處的煙氣溫度滿足臭氧脫硝的要求,F場可以根據的煙道布置情況,靈活調整安裝位置,噴射噴嘴與煙道格柵的總壓損不超過100Pa,對鍋爐運行影響非常小。
2)施工便捷。臭氧發生器屬于成型設備,安裝工程量;針對噴射系統而言,只需對一段煙道進行改造,施工工程量小,施工便捷。
3)易于維護、操作管理簡單。整個工藝涉及的核心設備是臭氧發生器,設備少,且屬于自動化控制。臭氧發生器的維護主要是臭氧發生單元的維護,需要根據運行情況定期維護。
4)可以隨鍋爐負荷及NOx排放的變化調整臭氧產量,降低能耗。
5)系統調試簡單、啟動時間短。
在SCR脫硝效率達到設計值的情況下,采用臭氧脫硝技術與現有的SCR系統配合使用,降低NOx排放濃度的同時緩解現有SCR設備的運行壓力,并實現氨逃逸的良好控制。它是傳統脫硝技術的一個高效補充技術[10]。
2 臭氧脫硝系統設備
臭氧脫硝系統主要由制氧分系統、臭氧發生系統、臭氧噴射系統、工藝水系統、吸收塔系統、輔助系統和DCS控制系統(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)組成。
其中制氧采用加壓吸附真空解吸法(Vacuum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, VPSA)進行制得,該系統主要由真空泵、鼓風機、吸附塔、氧壓機、電氣儀表控制系統以及緩沖罐、平衡罐等組成。變壓吸附制氧裝置,是在常溫條件下,利用分子篩選擇性吸附空氣中的氮氣,降低吸附塔壓力以脫附吸附于分子篩中的氮氣,從而實現吸附—脫附循環操作,連續制取純度90~95%,露點小于-60℃的氧氣。
臭氧發生系統主要由臭氧發生器、冷卻內循環水系統、儀器儀表控制系統等組成。臭氧發生器采用微間隙介質阻擋放電設計,不僅大大提高了運行的效率,而且增加了系統連續運行的安全可靠性。臭氧發生器放電單元所采用的模塊化設計方法,使設備的安裝,檢修和維護工作更加容易。有90%左右的電能不是用來生成臭氧而是轉變成熱量,這部分熱量必須由冷卻內循環水系統攜帶至電廠外循環冷卻系統。當冷卻水溫度超過系統設計溫度或水量不足時,系統會自動發出報警信號并降低臭氧發生器功率。
臭氧噴射系統主要由稀釋風機、混合器、噴嘴和格柵等組成的。臭氧噴射系統是影響臭氧脫硝效率的核心部件,其中稀釋風機的選型、混合器距吸收塔的距離、噴嘴的方向以及格柵的設計都會影響到臭氧脫硝的效率。
某330MW燃煤電廠為了落實河北省深度減排攻堅方案,經過多次調研和技術比選,決定采用臭氧脫硝技術進行改造。表1和表2分別為該發電廠鍋爐、SCR系統的設計參數,表3則為本次臭氧脫硝改造的設計參數。
3臭氧脫硝改造效果
某330MW燃煤電廠采用臭氧脫硝技術順利通過168試運,該項目采用VPSA現場制氧,配置60kg/h臭氧發生器,DCS全自動控制,設備運行狀態良好。經環保監測,煙囪出口NOx濃度小于25mg/Nm3、SO2/SO3轉化率小于1.5%、總排口出未檢測到臭氧逃逸、SCR出口氨逃逸率小于2.28mg/Nm3。各項目性能指標完全滿足技術協議要求,取得了圓滿成功。具體的性能試驗結果參見表4。
在不同鍋爐蒸發量(985t/h、845t/h和700t/h)和SCR出口NOx折算濃度為40mg/Nm3的前提下,向煙道內噴射60kg/h的臭氧,考察總排口處NOx的變化規律。圖1為主蒸汽流量為985t/h條件下,SCR出口和總排口處NOx折算濃度在24個小時內的變化規律。在臭氧投放量固定時,總排口處NOx折算濃度的變化規律與SCR出口NOx折算濃度相一致,其中SCR出口和總排口處NOx折算濃度的平均值分別為:40.06mg/Nm3和24.91mg/Nm3,臭氧脫硝系統能脫除15.15mg/Nm3的NOx。
圖2為主蒸汽流量為845t/h條件下,SCR出口和總排口處NOx折算濃度在24個小時內的變化規律。在臭氧投放量固定時,總排口處NOx折算濃度的變化規律與SCR出口NOx折算濃度相一致,其中SCR出口和總排口處NOx折算濃度的平均值分別為:40.43mg/Nm3和20.01mg/Nm3,臭氧脫硝系統能脫除20.42mg/Nm3的NOx。
圖3為主蒸汽流量為700t/h條件下,SCR出口和總排口處NOx折算濃度在24個小時內的變化規律。在臭氧投放量固定時,總排口處NOx折算濃度的變化規律與SCR出口NOx折算濃度相一致,其中SCR出口和總排口處NOx折算濃度的平均值分別為:39.59mg/Nm3和14.65mg/Nm3,臭氧脫硝系統能脫除24.94mg/Nm3的NOx。
圖4為不同O3/NOx摩爾比對臭氧脫硝效率的影響作用,從圖中可以看出:隨著O3/NOx摩爾比的增加,臭氧脫硝效率逐漸增加。當O3/NOx摩爾比分別為:1.28、1.49和1.80時,臭氧系統的脫硝效率分別為:37.83%、50.53%和63.00%。
相關研究表明[10]:NOx脫硝效率隨著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的速率變緩,臭氧脫硝效率越高,投資成本就越高,性價比越差。而在大型燃煤電廠基本上能達到超低排放的前提下,完成河北省深度減排的要求,即NOx濃度都能控制在30mg/Nm3以內,臭氧脫硝的設計效率宜小于等于50%。
4結論
為了完成河北省深度減排的要求,同時考慮到氨逃逸超標對空預器的影響,將臭氧脫硝技術首次應用到330MW大型燃煤電廠。
本次臭氧脫硝技術的應用成功,為大型燃煤電廠深度減排提供了一項可靠的脫硝技術路線,它是現有SCR脫硝或SNCR技術的一個高效補充,不受鍋爐負荷的影響,同時能間接解決氨逃逸超標帶來的空預器堵塞這一頑疾。
在超低排放的前提下,臭氧脫硝的設計效率宜不小于等于50%,以達到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。另外臭氧脫硝技術不僅設備成熟、施工周期短,而且擴容性好,為后續NOx的近零排放做鋪墊。